
內容詳情
美分析師:2017年大豆價格將面臨下跌壓力
路透社專欄作家凱倫·布朗撰文稱,2016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市場創下2012年以來的最大漲幅。不過2017年大豆市場可能很難再現這樣的強勁漲勢,因為供需形勢面臨挑戰。
2016年CBOT大豆期貨上漲14%,6月份時曾大漲35%。目前2017年3月大豆期約比上年同期上漲近18%。
2017年初投機基金在CBOT大豆期貨及期權上持有94,247手凈多頭部位,與2013年和2014年初類似,不過與2016年截然不同。
雖然凈多頭部位連續五周下滑,但是未來幾個月市場的看漲熱情可能進一步減弱,尤其考慮到基本面形勢并不利多。
在過去五年中,大豆價格在2014年表現最差,目前許多跡象顯示2017年可能象2014年那樣開始振蕩下行。
2017年全球大豆主產國已經準備提高大豆播種面積――尤其是美國。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
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大豆播種面積將比上年創紀錄的水平高出180萬英畝,不過許多分析師認為播種面積增幅將接近500萬英畝,這是因為基于新季大豆和新季玉米的期貨價格比,大豆種植利潤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進入春季后,如果美國農戶大幅提高種植規模,種植面積最終超過8000萬英畝,那么大豆市場多頭的日子可能更難熬。
2014年出現過類似的情況,當時年初新豆與新玉米的價格比處于八年同期最高。當年夏季,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同比增長640萬英畝。當年4月30日,大豆期約價格創下年內新高,隨后到夏季中期和晚期急劇下跌,因為單產龐大。
到2017年底,阿根廷可能種植更多的大豆。阿根廷是全球第三號大豆出口國。2018年起阿根廷大豆出口關稅將會逐漸下調,到2020年大豆出口關稅將從目前的30%下調至18%,鼓勵農戶種植大豆。
在2014年初,2013/17年度南美創紀錄的大豆產量最終批量上市。對于今年而言,分析師預計頭號出口國巴西未來幾個月將收獲1.03億噸大豆。
2014年美國大豆單產創下歷史最高,播種面積同樣增加。全國平均單產最終比前期歷史最高紀錄高出8%,加劇大豆期貨的下跌壓力。
不過2017年大豆價格也不是完全沒有上漲的機會。雖然不是不可能,但2017年美國大豆單產極難再次達到2016年令人驚嘆的52.5蒲式耳/英畝。如果美國農戶種植8800萬英畝大豆,平均單產必須達到50蒲式耳,全國產量才能達到2016年創紀錄的水平。因此2017年美國大豆產量下滑的可能性很大,考慮到供需誤差幅度很窄,大豆減產可能造成期末庫存下滑,從而提振豆價――即使單產可能達到非常高的40蒲式耳/英畝。
2014年底,2014/15年度南美大豆產量看起來會創下歷史新高――當然事實也確實如此――這造成豆價進一步下跌。進入2017/18年度后,巴西和阿根廷大豆作物狀況將是左右2017年豆價的主要因素。
全球大豆需求毫無疑問創下歷史最高,并且繼續增加,但是消費同比增幅并不象前幾年那樣高。美國農業部預計2016/17年度全球大豆用量將比上年增長4.8%,不過在2013年到2015年期間,增幅為7到10%,說明在此期間全球需求增幅更快。從美國的消費水平來看,這樣的懸殊更為顯著。美國農業部目前預計2016/17年度美國大豆用量同比增幅為4.2%,相比之下,2013/14年度和2014/15年度期間的增幅為11%和12%。
就2016年而言,美國大豆產量同比增長11%,全球大豆產量同比增長8%。2014年大豆價格獲得一些支持,因為從2014年初到年底最終數據出臺期間全球和美國大豆用量數據分別上調2%和6%。但是2017年的情況就不一樣。目前還不確定美國農業部是否在2016/17年度下半年像近幾年那樣穩步提高美國大豆需求數據,尤其考慮到出口目標已經相對偏高。如果2016/17年度美國大豆用量數據沒有像前幾年那樣逐漸上調,么期末庫存也不太可能大幅調低。這意味著美國大豆期末庫存可能增至10年來的最高水平,顯然會給大豆價格構成最大的沖擊。
關鍵字: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