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詳情
供需偏緊預期強烈 大豆維持看多思路
近期,國產大豆行情維持偏強運行格局,其中東北產區表現搶眼,各地價格突破瓶頸快步上行,主要受供需面利多提振。市場經銷商、蛋白廠、豆種經銷商三大收購主體爭搶蛋白豆,推動優質大豆價格進一步走高。目前,東北地區普通大豆車板價:不要求蛋白的4100~4140元/噸,蛋白含量37%~38%區間4160~4200元/噸,蛋白含量39%左右4200~4300元/噸,40%蛋白4400元/噸。
產地余糧匱乏 利多集中體現
各地供應趨緊的預期對東北大豆市場價格有所支撐,并且由于產區各農戶手中余豆數量有限,仍存在待價而沽心理,導致加工企業及貿易主體收購難度增加,并帶動價格進一步提升。產區糧源減少仍是支撐行情走高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局部產區市場出現搶收跡象,進一步放大了供應緊張對大豆價格帶來的提振作用。
隨著產地價格回升,銷區市場售價格也有所提高,但這多體現為單方面上漲,因成交狀況不佳。實際上,目前價格走勢與市場成交顯然還有一定差異,其中銷區市場需求清淡的特征還比較突出,買家采購熱情依然不高,這限制了經銷商提價銷售的空間,同時壓縮了產區糧商發貨利潤。
短期看,市場依然存在利多支撐,余糧匱乏的表現將在未來日趨明顯,且近期豆種進入銷售旺季,各地豆種收購價格上漲對現貨市場也產生利多提振,國內市場看多因素較為集中、有利,但國際市場近期的“蹺蹺板”行情,又為國內行情帶來一定的抑制作用。全球大豆創紀錄豐產壓力,伴隨著巴西大豆收獲進度加快以及美豆新作播種面積預期增長而持續加劇,美豆價格也因此走弱,南美大豆供應壓力逐步顯現,但筆者認為,短期美豆在千美分附近仍有支撐,因預期美豆可能不會放棄最后階段的出口銷售。
銷區被動跟漲 實際需求低迷
雖然銷區大部分市場價格跟隨產地上調40~60元/噸,但實際上多是被動調整,成交不足、走貨遲緩是普遍現象。春節前國家環保督查組深入各地對加工企業進行檢查,中小豆制品加工廠因檢查不合格有部分停產,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終端需求。
另外,進口大豆現貨報價節后緩慢下跌,受禽流感疫情影響,國內飼料消費大大受挫,相關品種豆粕、進口大豆價格也受累下行。內外價差的擴大,使得進口大豆重新進入華北大部分食品市場,一些企業開始將安徽 大豆與進口大豆混合進行加工,或者完全采用進口大豆。
銷區經銷商經營壓力較大,既要承受產地價格較大幅度提升,又要與進口大豆同時爭奪市場,在自身庫存緩慢消耗的情況下,對產地大豆采購顯得力不從心。
雖然終端需求并不給力,但產地供需偏緊格局明顯,筆者對短期行情依然維持看多思路。節后南北方產地余糧匱乏,基層收購困難且農戶囤糧待漲,隨著產銷區庫存的不斷消化,后期供需偏緊預期將更為強烈,也有望帶動價格進一步上升。
利潤逐漸縮水 油廠壓榨或減
本周,東北產區油廠大豆收購價格普遍仍較堅挺。其中,黑龍江哈爾濱地區油廠報價3700元/噸,牡丹江地區油廠報價3800元/噸,集賢地區油廠報價3700元/噸。根據目前產區油廠實際情況來看,謹慎觀望的操作策略仍然主導油廠的入市心理。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近期油、粕現貨的弱勢特征仍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盡管局部成交有所好轉,但整體放量仍然有限。近期國際大豆市場繼續走軟,各地油廠壓榨利潤開始逐漸縮水,國產大豆加工利潤下滑至45元/噸,企業加工量料進一步萎縮。
春節后禽流感疫情導致飼料消費下降,豆粕價格緩慢下行,油脂價格在“高庫存、低消耗”的背景下同步下跌,產品價格走低,但原料價格卻節節攀升,多數企業被迫停產,僅部分大型加工廠維持生產。
目前市場多空因素膠著,國際大豆市場面臨南美大豆上市壓力,價格顯現回調跡象,但筆者認為短期內會表現抗跌。東北地區油脂加工廠因原料價格攀升、產品價格下跌,影響加工利潤縮水而被迫停產、停收,這也令需求有一部分削弱。
銷區主要食品市場開始流入進口大豆貨源,搶占一部分國產大豆市場份額,但短期產區供應偏緊格局日趨明顯,尤其體現在高蛋白優質大豆品種上,這一利多可能占據上風,因此預計價格仍將保持上行趨勢。
關鍵字: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