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詳情
2017年養豬業發展的趨勢:讓老百姓放心吃肉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說到底,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更優質更安全農產品的新需求。養豬業結構的調整,直接關系著老百姓餐桌上的豬肉能否吃得放心。隨著人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質豬肉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倒逼著養豬業不斷的進步。
一、2017年養豬業會向規模化標準化前進
隨著環保壓力越來越大,南方優化水網建設也在促使散戶不斷退出,逐步向規模集約化養殖場發展,這是養豬業結構優化的必然趨勢。我國是世界上生豬第一養殖和消費大國,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生豬出欄占比為44。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徹底解決畜產品食品安全。同時注重種豬標準體系的建設,健全建立操作標準和監控體系,才能把優良品種養好、優良技術推廣好。
二、2017年養豬業會向生態養殖方向發展
2017年一號文件提出,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大力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可見,綠色生態養殖是畜牧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實現生態養殖需要技術創新和推廣。
(1)建議推廣發酵床養豬技術,用以解決養豬產生的糞污,避免水和空氣污染。
(2)建議推廣種植、養殖相結合的生態農場,用青綠飼料養豬,豬產生的有機肥經發酵處理后還田,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化肥使用,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優質的農產品。
三、塑造養豬品牌,發力重振國人消費信心
網易味央首只黑豬以近11萬成交價,第二頭味央黑豬最終成交價沖破16萬元,這就是養豬的品牌效應。也是未來養豬的又一發展趨勢。通過品牌的塑造,讓人們提升人們對國產豬肉的信心。
總之養豬是個長期的過程,一定跟隨政府政策而行,抓住時機,提高管理水平,加強豬舍防疫,做好母仔豬的保健,養豬不會讓您失望的。
下一頁
關鍵字:
相關信息